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看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政治优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已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刻回答了在新征程上“坚持什么、怎样干”的根本问题,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主体在“十五五”时期谋划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如何理解四中全会对国企发展的重大意义

 

01、“六个必须坚持”为新时代国企发展确立方向与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国企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治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国有企业的存在价值在于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国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标。要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在能源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有企业必须以自己的力量自觉自愿地当起高质量发展的急先锋,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示范性攻关,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领域构筑引领优势,助力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进步。

 

四是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要迈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攻坚区;必须深化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优势领域集中;必须完善经营机制,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市场化、差异化、以价值创造为本的激励约束机制;必须通过改革激活力、创新促发展,不断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动力。

 

五是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魅力在于将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统一起来,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提质增效,要在国家战略中展现作为,也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竞争,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动力,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战略引导、公共服务、制度供给,为国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合力、制度环境。

 

六是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保证。国有企业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责任重大。要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完善风险识别预警防控处置机制,增强抗风险韧性。要突出战略安全与经营安全并重,把防控风险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02、“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与战略使命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承上启下、系统布局、巩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为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关键时期。

 

全会提出,“十五五”期间,要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实现新跨越。这意味着,要从“总体布局时代”进入“系统集成时代”,从“调整结构”转向“塑造体系”,国有企业将从“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变为“建设现代化的主力”。

 

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更是国家战略实施的支撑力量,是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如何在“十五五”时期发挥国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能源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命题。

 

03、“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根据全会精神,“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更强,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国有企业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若干世界一流的先进产业集群。国资国企“揭榜挂帅”在关键领域,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当好国家队,尤其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将进一步固化为制度性成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诚信文化、创新文化进一步弘扬。国企在塑造新型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引领文明风尚方面应当作出表率。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国有企业要通过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服务、高质量生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大量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要积极履行职能,发展节能降碳、循环经济、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企业)等。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完善,重要基础设施、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具保障。国有企业发挥好保安全、固安全“国家队”“主力军”的重大作用,在维护国家“能源、电力、交通、信息、金融”等重点领域安全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如何科学定位国企在“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布局

 

全会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重大任务。“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正处在从改革深化向创新引领、从结构优化向体系塑造的关键阶段。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国有企业必须科学确定发展定位,优化业务布局,深化体制改革,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01、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优化国有企业业务布局

 

“十五五”是我国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加速期,国有企业要积极融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体经济为抓手,做强制造企业,加快我国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巩固做强传统产业,以我国能源、交通、冶金、化工、装备等传统产业为主,加速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数字化产业改造提升,实现高端化低碳化发展,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推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发挥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引导作用。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国有企业现代物流、信息通信、城市运营、互联网平台、绿色金融等供给能力,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四是要做好区域产业发展的统筹,依托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城市群建设,打造重点产业带、创新走廊、特色集群,构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国有资本空间布局。

 

做好布局和结构的科学调整,坚持主业突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优化,推动国有企业在“十五五”期间基本形成以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的为主业突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优化的国有资本空间布局。

 

02、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也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十五五”期间,国企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为载体,聚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二要做实科技成果转化。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科技成果评价、收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制度,加快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

 

三要推进数字化发展。要坚持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系统、运营平台,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决策水准。

 

四是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要深入实施和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权改革,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容错纠错”等内容,营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五要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国企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工程性的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青年领军人才、产业技术工人等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发展储备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企在“十五五”期间是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和科技进步的强大生力军。

 

03、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体制机制改革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源头所在。“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将从“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巩固期,全面进入“全面深化、系统改善”期,重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完善公司治理,落实董事会制,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落实经理层任期制,推行契约化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公司考核机制,完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长期激励”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要推进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强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加强国有资本专业化整合、股权多元化、资产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和回报水平。

 

四是要提高数字化治理、风险防控能力。通过数字化管控“单一窗口”打造,提升财务管控、投资决策、合规管理、风险预警等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

 

五是要完善分类考核、责效追究机制。分类别、差异化、目标化管理功能类、商业类、公益型、非全资国有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切实担负好国家战略性功能和市场竞争性功能。

 

在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上率先突破,在“十五五”期间形成更加强有力、更加规范透明、更具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经济“三力”增强,确保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力全面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总体来看,“十五五”期间的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必须坚持“产业强基、创新引领、机制赋能”的方针,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构建国有资本整体掌控、实体经济有力支撑,科技创新领航发展、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则。“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要胸怀“国之大者”,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底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引领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