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研究与洞察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近三年来,医保改革、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以及经济下行挤压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空间,但中国医药制造行业潜在市场空间巨大;与此同时,全球医药技术创新不断,资本兼并不断。后疫情时代,医药制造行业将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基于对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的观察和研究,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咨询重磅推出《医药制造行业2023年度蓝皮书》。本报告由发展现状篇、驱动因素分析篇、制约因素分析篇、细分行业及标杆企业研究系列篇、趋势洞察篇和对制药企业的建议篇组成。报告融合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咨询医药行业研究课题组专家的研究成果,对医药制造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以及各细分行业发展态势与标杆企业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就医药制造行业未来发展重点、机遇与挑战等趋势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深入探讨。最后,依据行业趋势变化分析提出了对制药企业的发展策略建议。课题组期望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使本报告成为行业同仁了解行业现状、洞察行业趋势、把握发展规律的有益参考。

 

以下为《医药制造行业2023年度蓝皮书》的驱动因素分析篇、制约因素分析篇,重点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对医药制药行业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指出了医药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利好因素与关键挑战。

 

一、政策因素

 

01、政策驱动医药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医改政策持续完善和延伸,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建成,药品及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工作逐渐常态化,整体继续保持控费降价基调;在全面鼓励创新的政策引导下,医药制造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研发实力的增强,行业竞争焦点回归到药品成本把控以及效用与质量的提升,促进众多医药企业进一步提升研发创新实力、产品竞争力、成本控制能力和研产销一体化能力。

 

(1)近年医药制造行业的重要政策梳理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政策驱动制药企业回归药品成本把控以及效用与质量的提升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02、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的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1)国家医疗卫生支出费用保持高速增长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介绍了我国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病人医药费用、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和人口家庭发展的情况。具体来看,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卫生筹资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初步推算,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7.5亿元,实际超过7.7亿元。其中,相较2020年,政府卫生费用支出有所下降,社会卫生支出上升。

 

另一方面,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市场或仍有增长空间。202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6.7% ,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10%以上,世界平均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为9.86%。即使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非正常年份,我国卫生总费GDP占比也低于正常年份世界平均值,所以还有提升空间。此外,国家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并未随着控费下降,医疗医药需求仍然在快速增长轨道中。

 

(2)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9月29日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障基本、更可持续,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精细管理、优质服务,坚持共享共治、多方参与。

 

《规划》提出,建设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到 2025 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医疗保障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展望2035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规范统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优越性充分显现。

 

《规划》提出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优化完善基本医保待遇保障和筹资机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互助发展,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优化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机制和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健全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协同建设高效的医药服务供给体系;三是构筑坚实的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健全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法治支撑,推动安全发展,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健全标准化体系。

 

二、社会环境

 

01、老龄化进程驱动常规医疗需求

 

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我国总人口数量为141175万人,比上年下降85万人,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0978万人,占全国过总人口的14.9%,创历史新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进入负增长时期,也进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同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77岁提高到2022年的77.93岁,可以预见我国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下图展示了自2021年1月起至2023年1月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变化及其变异体。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此前,新冠产业链是医疗总需求的重要一环。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1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出口增速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显著提升。2021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出口额4060.68亿元,同比增长59.06%,而2020年同比增速为31.64%。2021年1-11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出口额占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较2020年有明显提升,从2020年的11.48%增长到15.56%。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1-2月,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4.3%,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较工业平均水平高7.4个百分比。

从品类来看,医药材及药品高速增长,2022年1-12月,我国医药材及药品出口数量为1328186吨,同比下降9.3%。12月,我国医药材及药品出口数量为116545吨,同比下降32.5%。出口金额方面,2022年1-12月,我国医药材及药品出口金额为25237309千美元,同比下降49.1%。12月,我国医药材及药品出口金额为1934918千美元,同比下降63%。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02、慢性病用药需求增大

 

近十年我国慢性病患病总体不断增长,慢性病人数远远高于国外,同时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开始出现在未成年人群中。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分别有1.33亿糖尿病患者、3.24亿高血压患者和89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这些患者群体预计将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最新各类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慢性病确诊人数为4亿,每年各种因素导致的近1030万死亡中,慢性病占比为86.6%;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占比68.6%;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rost&Sullivan预计2022年中国慢性病市场支出总额将达到53806亿元。同时,中国慢性病处方量占医疗行业全部处方量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2022年占比将达到61.1%。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三、经济因素

 

01、人均收入提高,驱动医药市场规模扩大

 

作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医药制造行业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关联。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受2022年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影响,202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亦增至3.69万元。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由2016年末的10.8%攀升至2022年末的14.9%。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使得居民个人卫生消费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2015年的1165元增长至2022年的2120元,同比增长0.2%。医疗保健重视程度的提高带动药品需求不断上升。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02、部分医药制造产业转移,推动医药制造业发展

 

(1)原料药出口总量不断上升

 

全球范围内的专利药到期和我国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会促使原料药行业繁荣发展。得益于全球原料药市场持续增长和原料药产能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持续转移,近几年我国原料药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原料药出口量已跨过千万吨级,2021年出口金额达417.7亿美元。

 

带量采购前国内化药制剂市场对应的原料药多为全球化采购,政策推行后预计国内原料药将实现大幅度进口替代。上述国际和国内的趋势对于原料药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格局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全球医药外包产业链向中国转移

 

由于国内药企研发支出的高速增长,以及国内政策环境的改善和天然的成本优势,现全球医药外包产业链向中国开始转移。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四、技术因素

 

01、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猛

 

生物药凭借其药理活性高、特异性强、治疗效果好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

 

2018年以前,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在生物制药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但在2018年,由中裕新药创制、药明生物生产的创新艾滋病疗法Trogarzo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在2019年,药明生物顺利完成该产品上市后的首次FDA GMP例行检查,并通过欧洲药品管理局(ENA)的药品上市批准前检查(PAI),成为中国首家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MA GMP双重认证的生物制药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公司逐渐融入全球医药生态的局面,给予了生物医药行业信心,助力行业未来的发展。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2016-2022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1836亿元增至5162亿元(预计),在需求增长、技术进步、病人群体规模扩大、支付能力提升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市场活跃。2015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次数和投资金额持续增长,2022年融资事件数达到766起,较2021年增长46.7%;总额达到732.6亿元。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发展,例如恒瑞、百济神州等企业均在世界领先的产品线上有所布局。

 

中国近年建立的生物类似药规管制度及鼓励生物类似药的政府有利政策,以及大量畅销生物药专利将于近期或中期到期,都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02、“互联网+”促进医药市场供需结构更加合理

 

互联网具有传递性、实时性、共享性的特点,在医药行业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使药企及时准备合适的药品,有助于让供需结构更加合理。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的渗透,医药企业开始在医药互联网领域进行探索。2015年,仁和集团全面进军“互联网+”,开启大健康产业链新格局,完整构建并完善了“M2F+B2B+O2O”叮当大健康生态圈。

 

众多省市纷纷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战略,医疗健康信息将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居民之间共享应用,这将有助于医药企业掌握一手信息、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供给侧改革、提高其供给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03、智能制造促进医药产业升级需求

 

随着我国医药改革的持续深入,政策大时代行业正行进在新征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鼓励创新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多层举措整合存量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信息化与医药制造深度融合发展,是企业创新布局和优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的显著优势体现在:

 

一是保障药品质量稳定,减少生产过程的人为因素影响,确保创新药、仿制药、疫苗等品种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和规范性,以及促进全生命周期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方式向定制化、分布式、服务型转变;

 

二是高质量的药品保障必将提升我国药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更多参与全球医药经济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三是医药智能制造将大大降低持续攀升的人力成本,实现智能化系统控制替代人力劳动;

 

四是大幅度缓减制药环保问题,实现绿色化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制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企业战略布局和大品种市场效益,制药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可分四步推进:

 

一是发展医药智能装备,具有实现在机检测,补偿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等功能;

 

二是发展医药智能生产线,具备数据采集、实时生产状态、在线质量检测、柔性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的特点;

 

三是发展智能车间,对生产状况、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生产质量、物料消耗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高效排产和合理排班,可显著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是发展智能工厂,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透明化、可视化、精益化产品检测、质量检验和分析、生产物流与生产过程实现闭环集成。

 

(注:资料来源:华金研究所,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咨询分析)

 

五、技术研发创新不足

 

医药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金额高但回报率低、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大多数企业不选择研发投入而是选择花费大量的销售费用,获取短期利益。

 

2022年1-3月,全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6936.6亿元,同比增长5.5%;营业成本3997.4亿元,同比增长12.1%;利润总额1065.6亿元,同比下降8.9%。在盈利能力方面,医药制造样本企业毛利率较为稳定;医药制造样本企业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但仍较高。2019-2021年,头部企业销售费用率均大于23.00%,处于较高水平,对利润水平存在一定影响。2019-2021年,医药制造样本企业管理费用率波动下降;医药制造样本企业研发费用率持续上升;2022年1-6月,医药制造样本企业研发费用率较上年下降。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还在提高,研发投入金额逐年提升,但仍不敌瑞士跨国医药企业罗氏一家。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与国外药企相比,中国药企研发投入仍然略显不足。商务部门曾统计称,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的9%-18%之间,而欧美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则占销售额比重的20%以上。

 

美股上市药企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近年来持续提高,2019年研发费用占比达到22.5%,2020Q1研发费用收入占比20.8%,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但仍处于近年来平均水平之上,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海外药企在疫情影响收入波动的情况下并没有大幅缩减研发投入,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国内上市药企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自2015年以来持续提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最新数据来看,A股上市药企,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支出Top20基本超过6亿元,大部分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内上市药企整体3%-5%的研发费用收入占比,相对于美股上市药企整体 20%左右的研发费用收入占比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六、产业集中度低

 

2021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医药工业全部营收中的比重为32.6%,占比接近1/3。与五年前的23%相比,百强企业2021年的集中度已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在由美国PharmExce公布的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名单中,有四家中国企业,分别是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上海医药和石药集团,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初露锋芒。但是,相较于全球前50的制药企业,不论是在销售额还是研发投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规模大,但医药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整体激烈,制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截至2021年底,中国医药制造企业合计8337家,较上年底增加672家;亏损企业合计1577家,较上年底增加233家。截至 2022年6月底,医药制造企业合计8688家,较上年底增加351家;亏损企业合计2104家,较上年底增加527家。2021年以来,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增加较多,但亏损企业占比亦有所上升,行业内分化程度加深。从企业规模看,行业内大、中、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小型企业居多。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药企较少,研发能力、生产技术及配套设施先进程度仍有待提高。

 

医药行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使我国医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低端药品过度竞争、规模化优势较弱、企业生产成本较高造成行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行业发展。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七、成本优势减弱

 

(1)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政策实施使得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2018年12月,第一次带量采购竞标结果公示,共25个品种中选,涉及15家药企,平均降价幅度52%,部分产品降价幅度在90%以上。2019年9月,带量采购扩围竞标结果公示,在第一次带量采购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的拓面,范围更大,采购量也更大,采购价格在上一轮中选价上平均降价25%,进一步降低了药品的价格。

 

2020年1月,第二次带量采购竞标结果公示,共涉及32个通用名、77家药厂的100个品种中选,另外非医保品种(安立生坦、他达拉非、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首次纳入,平均降价幅度53%,最高降幅为93%。

 

2020年8月,第三次带量采购竞标结果公示,中标55个产品,产生中选企业125家,中选药品品规191个,平均降价幅度53%,最高降幅95%,仿制药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2021年2月,第四次带量采购竞标结果公示,中标45个产品,产生中选企业118家,平均降价幅度52%,最高降幅96%。

 

2021年6月,第五次带量采购竞标结果公示,中标61个产品,产生中选企业148家,中选药品品规251个,平均降价幅度56%,最高降幅高达99%,注射剂成为集采主力剂型。

 

2021年11月,第六次带量采购竞标结果公示,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共16个品种、42个品规中选,产生中选企业11家,平均降价幅度48%,最高降幅高达74%,降价趋于理性化。这次带量采购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产能,确保了用药稳定性,引导临床使用产品升级、行业发展创新升级,标志着带量采购从化学药拓展到了生物药领域。

 

2021年12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正式公布,本次共对117个药品进行了谈判,谈判成功94个(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总体成功率80.34%;本次谈判成功的目录外67个独家品种的平均降价幅度62%,为历次谈判以来最大的降价幅度;2019年和2020年的降幅分别为61%和54%;本次谈判单一品种最大降幅为 94%,2019年和2020年的最高降幅分别为85%和 90%。

 

2022年7月,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公布,本次集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集采药品涉及31个治疗类别,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其中,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在降血压领域首次纳入缓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价53%。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原料成本

 

另一方面,从制造成本角度分析,医药企业成本主要由原料成本、能源成本(水、电、煤等)以及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成本。我国医药制造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多为仿制药,原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要高于发达国家,所以原材料对产业价值链影响比较大。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重大影响,PPI指标的持续提高,导致医药公司原辅、包材及能源的供应价格上涨,行业内各类原材料的涨幅高达20%到50%。受通货膨胀、自然灾害、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中药材价格近年涨幅较大。根据康美发布的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2017年1月为1229.59,2018年1月达到1262.59,2019年1月达到1217.52。2012-2022年中药材价格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自2019年开始指数大幅上涨,其中2022年12月31日达到最高值 1742.82。中药材价格的上升使得中成药行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亦对部分药品的价格构成一定压力。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首先,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封山育林等因素,使得中药材的可供能力有所下降;其次,种植类中药材受人工、管理、肥料等费用的影响,价格上涨毋庸置疑;此外,中成药产量不断增加,中药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也成为直接带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我国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技术尚没有形成体系,由于中药材种植涉及品种范围广,绝大多数领域内开展的研究甚少,远不如对粮食、蔬菜、水果甚至花卉的技术研究,从中药材种子、育种,到生产技术,均缺乏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如果随意变换传统中药材的种植地域,特别是盲目引种野生中药材,还可能引起质量的变异和下降,产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隐患。

 

(3)销售推广费用高,增加营销成本

 

从样本企业数据分析来看,2019-2022年1-6月,医药制造企业销售费用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在2020年有明显下降,但基本都处于较高水平。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的销售费用率在4年中均超过30%,长春高新则在30%左右波动,复星医药和科伦药业在2019年后低于30%,尤其是复星在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是整体来看,均处于较高水平。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4)医药制造企业对技术和资金要求较高,增加进入成本

 

医药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方面,医药制造企业工艺复杂,研发周期较长,对于企业的技术储备、经验积累、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药品开发一旦成功便可形成一定程度的技术保护优势,对后进入企业形成知识产权壁垒。

 

资金方面,药品从研究开发、临床试验、试生产到最终产品的销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医药制造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具有资金投入高、项目研发以及审批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根据国际医药行业研发经验,药物研发从临床前研究到产品最终上市通常需要 5~10 年时间,新的剂型开发平均需要 4~6 年的时间,研发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外,药品的销售渠道复杂,环节多,特别是处方药在前期市场开发及产品推广时需要较大投入。

 

(5)环保高压提高企业经营成本

 

国家在政策上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不断出台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作出修改。

 

化工企业和制药企业是医药行业重要的两大分支,在生产研发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较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将对化工企业和制药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企业为达到环境相关法律规定的排放标准,将会加大治理污水、废气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排放难以达标,从而生产受到限制,制约行业发展。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6)新《药品管理法》增加企业法律风险

 

根据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第一,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明确持有人对持有药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负责;第二,将风险管理扩展到药品的全生命周期,增加了上市后的管理,延长了风险管理的长度。

 

国家越来越重视药品安全,在政策上逐步加大对于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明确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责,其负责时间为药品的全生命周期。这要求医药企业在药品质量安全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重视企业内部的质量管控体系,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法律风险。

 

八、在新的竞争领域中受到挑战

 

(1)国际化的竞争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1年,我国医药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的进出口额由288.83亿美元增至1301.48亿美元,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21%和15.22%,特别是2021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医药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出口额较上年均大幅增加。同时,中国医药企业也在进行全球化布局,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前沿技术合作、投资并购、海外上市等,中国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

 

然而,对比跨国经营经验丰富的欧美企业,中国企业较为稚嫩。跨国经营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趋于复杂,“逆全球化”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中国医药企业面临如何适应各国不同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人文环境等问题,此外,如何转变思维,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企业”仍然任重道远。

 

必须重新审视医药企业国际化这盘大棋,充分认清挑战和风险,夯实内功,调整策略并做好长期准备。尽管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大批优质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但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欧美日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根据业务发展成熟度和海外市场覆盖范围的不同,企业国际化历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海外经营、跨国经营和全球经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企业海外业务管控模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海外人才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2)抗肿瘤药的竞争

 

未来几年的医药产品竞争将集中于抗肿瘤药,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的一轮新药引进公告均提到了抗肿瘤药。华西医院最终引入的66个新药品种中抗肿瘤药占据较大比重,说明在抗肿瘤药方面医院的需求较为迫切。

 

然而大部分肿瘤药品的专利尚未到期,处于保护状态,所以在我国很难看到有肿瘤仿制药。对比我国的制度,印度的专利制度采取只保护药品生产工艺,而不保护产品的制度,又创立了《药物专利强制需求证书》,无论专利保护期是否结束都允许该药品直接被仿制,所以市场中出现了很多治疗肿瘤的仿制药。这一定程度上将挤占我国药企未来的抗肿瘤药市场,同时导致我国药企在时间上处于后发劣势地位。

 

主要内容速览(节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2023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蓝皮书丨驱动因素分析VS制约因素分析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