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春江水暖。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日前已经完美闭幕。国家发展蓝图的绘制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众多关键领域之中,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热议话题之一。代表们在农业发展、食品行业发展、医药制造和流通、医疗服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文列举两会上关于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些相关议题,相信这些讨论将对相关行业的未来走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农业领域发展
01、关键词:稳产保供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行业内部通过资产流转、股权投资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引导规模化猪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引导中小养殖户向标准化、现代化转型,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另外促进猪肉消费升级。大力鼓励猪肉消费,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发放猪肉或猪肉产品消费券,支持猪肉加工制品的研发创新,丰富猪肉制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等。
02、关键词:育种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创新是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为推动寒地水稻种源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省部级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开展寒地水稻种业创新攻关提供政策支持、保障。设立寒地水稻种业创新相关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特别是加大对优势地方院所的支持力度,鼓励优势创新团队参与联合攻关。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联合攻关机制。
二是在技术及成果创新方面,推进种源创新与保护,建立完善寒地水稻种质资源数据库;解析水稻重要性状遗传调控分子机制,建立优质、高产、抗逆等多性状聚合的综合育种模块,促进育种技术提档升级;选育优良水稻新品种,通过与生物育种技术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助力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助力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抓住“育种”和“治地”两个关键,加快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研发选育进程。
三是加大寒地农业科技相关平台立项支持,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体现创新优势的国家级、省部级水稻重点实验室平台或创新中心,完善科研机构的研究基础,加快推进种业创新相关基础性研究,保障科技成果的稳定产出。根据农业科技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人才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打造梯队合理、学科全面、能力过硬的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03、关键词:智慧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
当前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为此,曹鹏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在数据要素应用方面,曹鹏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流通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支持。同时,通过政策鼓励,加快生物资产数字化体系和溯源体系的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评估依据,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户获得高效、低成本的信贷支持。
二是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建议政府、三方机构、企业共同发力,挖掘地标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标准认证和绿色品牌新体系的构建,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扩大农牧渔产品的免税范围,降低该类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税负,增加对特色农产品零售企业的补贴支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的高投入问题,建议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购买和应用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的农民和农业企业进行补贴。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促进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
四是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04、关键词: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
近年来村庄规划逐渐受到重视,全国范围内村庄规划的编制率逐年提高,但实施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他进行以下提议:
一是全面开展村庄调查,加强统筹强化协同。探索建立驻乡(镇)村规划师制度,聘请规划师常驻乡镇,帮助乡镇解决规划设计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二是规划管理制度框架,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研究制定村庄规划标准和技术指南,探索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查、批准、实施、监督等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打好基础。
三是统筹做好落地实施,多规合一全面推进。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统筹安排各类村庄建设资金,有序推进各类项目实施。
四是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将村庄分类细化到自然村,重点明确保留类、搬迁撤并类自然村及新建居民点数量和布局,合理研判村庄人口、区位条件及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各类村庄类型,并留出足够的观察和论证时间。
二、关于食品领域发展
01、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
培育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食品工业企业迫切需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出食品工业设计健康功能产品、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食品产业体系。石聚彬代表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支持食品工业企业开发功能性健康产品;二是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工业设计能力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从食品制造转向食品智造;三是以区域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建立区域大供应链中心;四是平衡食品工业企业高素质的专业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和高技能的基层操作人员“两头”人才的培养比重。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
冷友斌代表建议发展“功能标识食品”,厚植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明确分类、开展试点、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助推“功能标识食品”发展,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的需要,加快推动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02、关键词:预制菜管控
全国政协委员、明宇集团董事长张建明:
目前,预制菜行业的全国性规范与标准尚未建立,导致市场准入门槛极低,从业者众多但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分类规范,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往往难以辨别产品的真实质量和层次,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张建明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牵头,尽快出台全国性的预制菜行业规范和标准,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重要环节,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规范化轨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二是应明确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若是采用预制菜作为原料进行烹饪的,除按标准采购和使用合格的预制菜外,还须在餐饮服务场所或外卖平台网店上,将使用预制菜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明示告知提醒,并在价格上与新鲜现做的食品有所区分,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03、关键词:绿色健康食品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
现代食品工业中,我国建立了严格的食品添加剂管理体系,颁布了700多项强制性标准,保障食品安全、合法使用及消费者知情权,促进健康发展。然而,我国食品添加剂品种不全、使用范围有限,与食品工业发展不匹配,制约了其发展。
对此卢庆国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食品添加剂行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优化现有审批程序和流程,简化国外已有添加剂品种的审批程序。鼓励天然、绿色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研究和审批,逐步实行公认安全使用物质的免审批制度,多措并举解决食品添加剂科技创新与食品工业配套发展的难题。相关审批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应持续开展科学、客观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引导和科普,促进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三、关于医药制造和流通发展
01、关键词:中药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中药材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优质中药材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但尚未形成全国性制度,不能满足全面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品牌价值的需求。结合我国中药材品种众多、道地性强的特点和保证产品临床疗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张伯礼代表建议:
一是探索道地药材地方政府专卖制度,由省(区、市)政府负责本区域道地药材专卖。
二是逐步推进优质药材全过程可追溯,开展省级中药材追溯平台建设,促进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强质量管控。
三是建议中药材优质优价、优质优先,建议强化部门协调,遵循市场机制,鼓励优先使用优质药材,促进优质优价,增强优质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02、关键词:新药创新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副校长龚卫娟:
目前,创新药物在医药市场的整体占比还偏低,我国传统的“重住院、轻门诊”医保模式制约了创新药的临床使用。此外,谈判药品协议期通常为两年,创新药特别是特药的药品协议期到期转常规目录后,医保待遇是否延续,也是医院、患者、药企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龚卫娟委员建议:
一是深化监管改革,助力创新药发展。建议对于同靶点首家国产创新药,在审评审批政策上给予支持,酌情加快首家国产创新药审评审批;进口药在境内批准上市后,同靶点适应症的首家国产创新药,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继续适用附条件批准政策。
二是优化医保评审考核制度,推动创新药落地执行。建议及时将国谈药纳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不受医疗机构药占比、用药目录数量等限制,做到“应配尽配”;在医院绩效考核方面,删除影响创新药落地考核指标,保障创新药不受现有指标限制;做好创新药门诊保障,提升创新药可及性。进一步完善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体系,提高创新药医保待遇,包括双通道、单行支付目录准入等。
03、关键词:区域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
随着《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暂行规定》和《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的公告》先后出台,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药械互通的大门。目前,实现互通的主要是外用中成药,在港澳已取得合法使用许可的中药产品进入内地销售前仍需按新药上市程序重新进行审批,一定程度制约了大湾区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
李楚源建议,支持港澳地区制造的传统中成药通过广东省简易注册,在粤港澳大湾区九市试点销售,并扩大港澳和广东省医院的内部中药制剂的互认互用范围。同时,进一步为产业融合提供便利,譬如制定三地医药大健康产品及原料的“白名单”,缩短出入境抽检时间或免检出入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
全国三分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长三角,长三角具有显著先发优势,贡献了全国医药产业近30%的产值、30%的药品销售额,而“如何充分整合长三角的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开辟新赛道,抢占制高点,对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郝海平委员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依托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科教及人才优势,整合中国药科大学、临港国家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医药集团等创新要素,构建跨区域团队、开展跨区域交流与项目合作,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夯实协同创新体系。
四、关于医疗服务
01、关键词:医共体建设和基层医疗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
近年来经过试点和各地的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联动机制,以及县域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信息化共享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吴相君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统筹协同,建立健全支持医共体建设的联动机制,如进一步明确各方权责,实施各方权责清单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医共体内部资源整合,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县域医疗平台。加强基层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医共体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种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和检验结果互认,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进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功能,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02、关键词:慢病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霍勇:
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系统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我国完善重大疾病注册登记系统的建设工作尚属初步阶段。基于我国实际情况,霍勇代表提出建议:
一是制定专病数据集标准并建立国家级重大慢病专病数据库。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优先选择影响国民健康的部分重大慢病,建立国家级的重大疾病专病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和规模化地收集专病信息。
二是确立专病数据集标准,加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国际普遍应用的医学术语体系并纳入到重大疾病专病数据库应用中,建立统一采集数据标准。此外,各部门可联合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与统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是整合多部门数据,探索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制定配套制度并完善相关法律,由政府主导梳理和完善健康医疗数据目录,将大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分地域和分专业的编制。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解决整合数据平台中的技术壁垒、行政阻碍。多方共同制定专病数据库的管理规范,规定各方义务和权利。
03、关键词:养老人才培养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
当前我国养老从业人员呈现“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特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培养力度弱、培训体系不完善、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阮诗玮建议:
由民政部牵头联合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出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人员发展;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落实落细各项奖补激励政策,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扶持养老服务社工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机制和“积分奖励”制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加快养老服务法立法步伐,并在其中设立“养老服务人员”专章,为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五、结语
聚焦大健康产业发展,两会代表们在农业发展、食品产业创新、医药制造及流通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议题纷纷建言献策,建议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措施积极推动行业进步。这些讨论和提议旨在让大健康产业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和促进国家社会发展。我们期待中国大健康产业迎来全面升级和繁荣的新时代!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咨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敏锐地洞察到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并开始组建专业的咨询队伍专注于大健康产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2013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咨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成为引领国内健康产业发展的智库服务机构。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咨询深耕大健康产业,助推健康产业发展,服务百姓健康福祉,服务范围覆盖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全价值链条、全触点”,服务经验丰富,能够深入理解大健康产业和企业发展痛点。同时,我们拥有丰富的大健康行业知识积累,能够围绕大健康产业提供战略规划、集团管控、组织发展、人力资源、流程再造、风险合规、产业招商、投资并购等全产业链、全模块的咨询服务,能够提供全面综合的咨询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